主辦單位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、行政院青輔會
合辦單位 綠色天使環保文化團隊、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、淡江大學建築系連絡人 陶曉航 0937-408-124
本計劃參與人員為淡江建築系80位學生與20位學生舞者。計畫概念與宗旨如下
一、實際淨灘行動 - 9/18,於沙崙海水浴場,13:30-17:30
瞭解週遭海洋的樣子 藉由國際淨灘日活動,將沙崙海水浴場的垃圾清除,並進行國際廢棄物監測的紀錄。而本活動接續的工作坊,將著重於歷年沙崙垃圾紀錄的統合、台灣海洋環境的認知、海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瞭解,最後歸納出實際行動的建議。
二、海洋環境講座工作坊 -
10/2 海洋環境藝術講座,於淡江建築系,9:30-11:30
10/10海洋保護工作坊,於淡江大學,13:00-17:00
凝聚海洋保護行動建議 參與海洋保護講座、海洋行動工作坊,由親身體驗、講師經驗分享、小組討論,凝聚海洋環境保護的認同,並提出大眾行動建言。
三、淨灘垃圾集體藝術創作 –
用垃圾來說它/他/她們的故事 結合建築系設計課程,同學以先前提出的環保行動建言為創作概念,以淨灘的垃圾為素材,以觀潮廣場為展出場域,激發裝置藝術與舞蹈的構想與模型,並設計出裝置藝術草模。
四、觀潮廣場展演 –
10/30下午、10/31下午演出 (演出時間未訂) 於淡水觀潮廣場
讓更多人開始行動配合2010淡水國際環境藝術節,進行現場裝置創作暨舞蹈展演,希望以軟性方式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與思考,並進而採取環境保護的行動。
行動背景資訊~~
一、『活動緣起』
垃圾侵蝕的海洋海洋生態系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,台灣四面環海,海洋漁業提供台灣的食物來源,而海洋與海岸也提供了絕佳的休閒觀光地點。然而,當我們走到海岸上一看,常會發現許多垃圾躺在沙子上、卡在岩石縫隙裡。除了日常生活用的瓶罐、菸蒂、塑膠袋等等,也有大型家具、漁網、輪胎等。當我們眺望海上,或許會看見垃圾在浮載沉地漂在海面上;而喜愛潛水的人們也會發現,海底遍佈罐子、魚鉤等。到底這些垃圾,對於我們的環境會造成什麼影響?而這些海岸垃圾,會衝擊到我們在陸地上的生活嗎?從垃圾汙染中孕育的生物這些看似無害的垃圾,其實正一點一滴侵蝕著我們的土地與健康。如最常見的寶特瓶,當它在太陽、雨淋後開始軟化變質,在高溫下會揮發出有毒物質,直接污染水體、海岸及空氣。而廢棄的玩具看似無害,但其實現今許多玩具的表面的塗料可能含有鉛、鉻等重金屬,當它隨著某人家的排水管、水溝流入河溪、再繼續流到大海,這些重金屬塗料變在過程中慢慢釋放,足以毒化從上游到下游大面積的水體與底泥。我們的河溪孕育著日常生活吃的魚蝦、我們以河水灌溉農田果園;我們的蔬菜種植在河灘泥巴裡。此時我們想像,如果這些有害物質排到海中,是否會被稀釋而嚴重性減低呢?事實上,海中有更多更多的生物的體內會含有這些有害物質,雖然微量,但經由大魚吃小魚、小魚吃浮游生物的食物網之後,微量的有害物質迅速累積在大魚體內,之後變成人們盤中的佳餚。巨大的漂流垃圾孤兒此外,在炎炎夏日的颱風過後,海岸河口常堆積著從上游沖刷下來的大量垃圾;殊不知,有更多的垃圾已經漂流到大海中,隨著洋流與潮汐被帶往更遠的地方。這些海漂垃圾,有些會隨著潮水重新被沖回岸上,待下次潮水來臨被帶走;有些則被沖到洋流匯集之處,堆積成「海上漂島」。美國海洋學家已發現,在太平洋面積有四十個台灣大的漂浮垃圾場,有多達1億噸的塑膠垃圾順著太平洋的洋流到處漂流。科學家剖開不知原因死亡的加勒比海海龜,發現其內臟全充斥著垃圾袋,海龜因無法嚥食而飢餓致死。
二、『海洋廢棄物的追本溯源』
垃圾到底從哪裡來?從遊客到海邊運動、遊憩所遺留、從街道與排水溝沖刷而來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飲料瓶罐、食物容器、玩具、菸蒂等;休閒、商業性海上活動與漁業船隻所丟棄的廢棄物如浮標、魚網等;大型廢棄物如家電用品、建材、輪胎等;甚至衛生用品如針筒、或是危險的玻璃塑膠碎片等,都存在於我們的海岸。國際海灘廢棄物監測近年來,不論國內或國際上對於海洋廢棄物都有高度關注。每年9月第三個禮拜六是國際淨灘日,而美國海洋保育組織TOC (The Ocean Conservany)則設計有國際海灘廢棄物監測表格,提供撿拾的廢棄物系統性分類與統計的依據,並將能與世界各地海洋廢棄物情形做比較。國內荒野保護協會、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近年來積極推動淨攤與海洋保護;政府與民間企業、社團也不定期發起掃街、淨攤的活動。由關心海洋環境的潛水人組織的「四季清除海中垃圾聯盟」,定期在東北角潛水撿拾廢棄物。
留言列表